▲古琴演奏:李家祥
听《二泉映月》,最好是在黄昏。琴弓的马尾,揽住夕阳最后的光辉;微风穿过窗棂,满屋都是青草的气味。
这是华彦钧先生留给世间最好的礼物。一位潦倒的艺人,把无限的温柔和凄苦,都倾注到这首曲子里。琴声似水,从斑驳的树影中涌出,前尘、往事洒落一地。
华彦钧,就是人们熟知的瞎子阿炳。当年,作为无锡城里一个道长的私生子,他的降生先天就是个悲剧。面对巨大的世俗压力,母亲用生命做了最后的抗争。
父亲则以师傅的名义把他抚养成人,直到临终,才向儿子吐露实情。命运的捉弄,让阿炳一度自暴自弃。最终,他染上重病,双目失明,人生一下子跌到了谷底。
以后的日子,无论是阳光由赤红褪成淡金,还是天空从黛青变成湛蓝,都和阿炳无关。在黑暗的深渊,音乐成了他最大的慰藉,也给了他向死而生的力量。
他要为自己的遭遇再追加一段遭遇,音乐的遭遇;他要为自己的痛苦再提炼一种痛苦,音乐的痛苦。从此,洞虚宫的雷尊殿,少了一位当家道长华彦钧;无锡城的街头巷尾,多了一个拉二胡的瞎子——阿炳。
本期的古琴曲为移植曲,移植阿炳拉奏的二泉映月。这首曲子开始并无标题,阿炳常在行街穿巷途中信手拉奏,卖艺时并未演奏此曲,阿炳曾把它称做“自来腔”,他的邻居们都叫它《依心曲》。
后来在杨荫浏、曹安和录音时联想到无锡著名景点“二泉”而命名为《二泉映月》(江苏无锡惠山泉,世称“天下第二泉”),这时方定下曲谱。
倾听《二泉映月》是畅快的,融入其中后,便真的感知了它的愈久弥珍,回味悠长。在这忧伤而又意境深邃的乐曲中,不仅流露出伤感怆然的情绪和昂扬愤慨之情,而且寄托了阿炳对生活的热爱和憧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