追思古琴前辈《忆故人》卫家理: 清音厚德,泽被后学

小编微信:luqixian007
2017-12-03
来源:

卫老·成都琴会·珍贵影像(2016年)


古琴曲《忆故人》又名《山中思故人》、《空山忆故人》,曲谱最早载于清咸丰年间流传于蜀地的《荻灰馆琴谱》。近代著名琴家彭祉卿将其带到江浙,后被「今虞琴社」的《今虞琴刊》刊出,遂行于世。据原谱解题,此曲「传为蔡中郎(东汉蔡邕)作」。曲调委婉深情,表现了空山月下徘徊沉吟,思念故人之情。


全曲共六段,开头和结尾都用清澈透明的泛音和跌宕灵巧的散板,中间主体部分是对同一旋律的变奏,变化微妙而又相互有机统一。


第一段:以清亮飘逸的泛音开头,造成空山幽谷一片宁静的气氛,泛音停止后,思绪随着起伏跌宕的音调而展开。


第二段:音乐开始上板,缓慢而规整的节奏,缠绵悱恻的曲调,绵延不断的琴音,使人感到情真意切。


第三、四段:旋律移向高音区,并由单音旋律转而采用空弦,低音作和音衬托。在旋律层层推进后,又连续下行,表现了思绪翻滚,心潮起落,使思念故人之情达到高潮。二、三、四段都以固定终止型结束,有辗转反侧,「剪不断,理还乱」之感。


第五段:再现第二段曲调,情绪渐趋平静。


第六段:低音区跌宕的节奏和尾声半部分激动的泛音曲调,又掀起一次感情的波澜,有欲伏先扬之妙。


据琴谱琴文记载,该曲的意境为:为思念故人,别殊难会;而思慕于心,时无不想言,而我有好怀,或感时,或怀古,或伤今,而无所发越,非知心者,何以与焉?故思我友人,而欲为之诉,莫可得也。


「山中相送罢,日暮掩柴扉。春草年年绿,王孙归不归?」王维的一首《送别》可为此曲作一注脚。又见青草返青,却是人去山空,思念故人之情于空山幽谷的宁静之中油然而生。


天下无不散的筵席,人生有欢聚,就难免别离。惟当珍惜相聚的时光,纵使天各一方,也依然有美好的回忆在心底珍藏。聚散随缘,与其独自惆怅,不如抛却伤怀,于此婉转悠远的琴音中,彼此珍重,互相祝福。


卫家理先生忆先师吴景略


卫家理老师生平


卫家理,字南箎,号半瓶老人,四川乐山人,现代琴家。曾任贵州遵义地区文工团乐队队长二十八年之久,演奏古琴四十年。


卫家理师从古琴大师吴景略,并曾受教于老辈琴家查阜西、张子谦、姚丙炎、王洁儒、俞伯荪等。研习曲目以吴(景略)派之《渔樵问答》、《忆故人》、《潇湘水云》、《普安咒》、《梅花三弄》等为主。

他曾应邀参加全国第二、三届古琴打谱会、1990年及1995年成都中国古琴艺术国际交流会。创作琴曲有《四月八》、《永诀》。1986年,他在贵州遵义组建“播州古琴研究会”,任会长至今。多年来培养了众多优秀古琴人才,为琴界公认的贵州省代表性老琴家。为中国古琴学会顾问、贵州省古琴学会终身名誉会长、播州古琴研究会会长、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客座教授。



写评论...